(專利號:201820853534.1) 技術背景 新型煤化工的發展尤其是潔凈煤氣化技術的進步,合成氣呈現出:“高壓、高CO2、高H2S、高凈化度”等特點。合成氣在高CO2分壓條件下煤氣中的CO2對脫硫液組分,吸收再生和硫泡沫的聚合浮選等影響很大。在高壓、高H2S、高CO2、高凈化度的“四高”工況下的脫硫設計對技術要求比較特殊,利用硫化氫快速反應和高選擇性吸收的特點采用高效的傳質技術,在吸收過程減少在塔內氣液接觸的時間從而減少高CO2分壓對脫硫液組分的影響,完成快速吸收;脫硫塔是脫硫系統的主要設備,是吸收氣相中H2S及其它酸性氣體的主要場所。 東獅公司適應市場開發的無填料傳質技術,應用于合成氣“四高”的工況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 1、無填料傳質技術與常規吸收技術的對比特點 與傳統板式吸收塔的傳質結構不同,(比如泡罩、浮閥、鼓泡、垂直篩板等結構),它可以使塔盤上面的液體高度達1米左右,使氣液交換時間延長,一層塔板的作用相當于傳統塔盤的數倍至數十倍,使得塔結構緊湊,能減少塔盤層數,降低塔的有效高度,并提高硫容,降低循環量。持液層中設置擾動裝置,能起到破泡的作用,使大氣泡破碎變小,氣泡的表面不斷更新,有效地提高了傳質效率,同時也降低了氣泡上升速度,增加了氣液反應時間,又使得持液層中氣體容量增加,液體量減少,能有效地降低液體的靜壓力,從而降低系統阻力。 2、無填料傳質技術的設計作用原理 無填料傳質技術包括氣體均布裝置;氣液湍動裝置,氣汽傳質裝置組成具有如下特點: 2.1 采用了模塊化設計,每層塔板都包含有大量的微型氣泡發生器,這些微型氣泡發生器在塔盤上呈三角形均勻分布,無死角,這樣更有利于氣體均布。 2.2 在持液層內增加氣液湍動裝置強化傳質。 2.3無填料脫硫塔利用高二氧化碳分壓及二氧化碳易發泡的的特點,采用專有技術控制在液面以上的氣汽傳質區,大幅提高了脫硫精度,含硫氣體經過無填料脫硫塔的吸收后,氣體中H2S含量可以達到3mg/nm3以下;總硫可達到5mg/nm3以下。 3、無填料傳質技術優勢特點: 3.1 如果用于新塔設計,在直徑縮小的情況下,塔的高度要比填料塔降低1/3左右。 3.2 無論用于新塔設計還是舊塔改造,該裝置投入運行后,脫硫液的硫容要增加一倍以上,溶液的循環量要比填料塔降低50%左右。 3.3 該裝置在用于新塔設計時,由于塔的高度大幅度降低,在選取泵的揚程時比原來低10米左右,這樣大大降低了脫硫系統的動力消耗。 3.4 由于接觸時間短脫硫原料氣中CO2對脫硫液組分的影響得到有效的改善,更加有利于脫硫液對硫化氫的選擇性吸收、溶液的再生、硫泡沫的浮選以及降低NaHCO3的生成率。 3.5 如果用于舊塔改造,裝置投入運行后,該塔的生產操作彈性將提高30%以上。 3.6 如果用于新塔設計,與填料塔相比,可節省30~50%的一次性投資費用。 咨詢電話:0431-84505111 |